《东吴志》:灵活而有原则的叙事风格

最后编辑时间:2024-10-09 08:05:49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东吴志》接地气的记载为后人留下了珍贵资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了最好的注释。

  中国历代注重修史,史书的义例复杂多样,语言表达的原则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语言表达和语言叙事特点起着奠定全书风格的决定性作用。有史书编纂,就必然有语言表述工作,离开了语言表述,就无所谓编纂。语言表述是史书编纂这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主要部分。

  作为一本村志,《东吴志》第一个重要的叙事特点是记录内容接地气,全面记录了上海农村的各种动植物、生产和生活用具、风俗、语言等内容。如《东吴志》第四章的物产部分,谈到东吴村向来主产麦子、水稻、棉花、油菜,也有少量西瓜、黄金瓜等。又称小瓜、金石瓜的黄金瓜为东吴地区的传统特色产品,历来都有种植。《东吴志》第十四章“农业”对东吴村的传统农具和农业机械进行了分类、整理。再如对本地植物的交替种植的记载也很有价值,1958年,高大树木如皂荚树、榉榆树等因推广“车子化”而遭无偿砍伐,后引种过杉木、槐树、香樟等,但因多数家庭无处可种,收效不显着,待村庄动迁后,原大小树木则全部砍尽。

  《东吴志》第二个重要的叙事特点是“详县志所略”。县、镇志由于记载的面比较宽泛,有很多宏观的描述,而村志与这不同,往往需要具体、细节的描述,来体现一个村的个性。褚半农先生在《重大事件在村志中的记载现状及理论思考——基于上海五区10部村志的考察》一文中就特别强调:“上海五区10部村志为样本进行考察,发现其实际记载土地改革运动(简称“土改”)部分极其简单,致使重大内容遗漏,不能反映一村的主要事件和历史进程,而这必会导致村志史料价值降低,存史功能弱化。”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