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地产总裁离职!

最后编辑时间:2024-03-08 07:55:31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多元化发展的多边形战士,版图相当庞大,除了地产,业务还涵盖贸易、航空、文旅、投资、实业等领域。

  多弗地产刚成立时,行业仍处于疯狂掘金的时代,然而转瞬就进入了漫长的疫情三年,多弗地产还没来得及踩油门,就眼见着无数房企从云端跌落。

  这位高管履历颇丰,在地产圈已有20多年的从业经验,曾在多家品牌房企任职过,此前几段比较重要的履职经历是:

  作为一个既专注于集团营销、品牌条线工作,又同时兼具区域公司、城市公司全面经营管理经验的高管,张岩还曾带领团队连续达成千亿年度销售额,管理千人的一线团队,负责项目涵盖70余城,超400个全业态项目,货值达数千亿。

  作为业内比较知名的营销副总裁,多弗挖来张岩出任地产集团高级副总裁,也一度被市场认为是其在地产上野心犹在的体现。

  行业的状况并没有随着疫情封控的结束而缓解复苏,相反,在随着时间的流逝,陷入了更深的困境,迟迟没有解冻的迹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在地产上根基不深的民企,这两年基本都默默选择了专注去库存,其中也包括手头地产业务并不算太多的多弗。

  2月18日,龙年开工的第一天,多弗集团还在北京总部举办了2024年的誓师大会,会上多弗地产这么被提及:

  显然,在依旧是“谈地产色变”的现在,多弗地产估计在短时间内,或许也没有太大的进一步扩张的打算了。

  毕竟,对于多弗来说,地产从始至终也仅仅只是其中一块小小的拼图,相对于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业务来说,多弗多的是优质的更值得发展的业务,未来的前景也还是相当可观的。

  还没有放弃这个行业的人,内心都是很煎熬的,他们都在思考:是按部就班得过且过,还是大胆尝试寻求破局?

  如今托着行业的云层早已散去,跌落的过程中,裁员或是降薪又或是拖欠工资,都已经是越来越寻常的事。

  据说,有小部分民企的总裁不仅年薪锐减,还要放一半在年底发,平时还要按考核完成的系数再分,最终一个月可能连

  再比如有曾经做到了集团副总裁级别的地产高管,加盟了上海的某国企,看似风光无限,但据说一个月到手可能都没有2万,甚至都没有任何补助。

  现在的央国企,压力和卷度早就已经不输民企,甚至还有不少像一些民企一般出现了换高管如走马灯的。

  现在的行业现状就是如此,甭管你量级高低,甭管你在民企还是央国企,绝大多数都是面临着两个状况:

  龙年的元宵,中海地产就将深圳总部搬到了后海刚建完的中国海外大厦,这栋楼的21层到23层是这家巨头央企地产的新办公地。

  如今还活着的一些民企,前些年踌躇满志地从地方闯出来,现在要么早早就撤回了大本营,要么已经有不少已经明确了计划只差行动了。

  因为受伤太深,地产业务在一些企业甚至已经明摆着将成为弃子,连装都已经懒得装,高呼要撤退总部、远离地产——他们想赶在被地产绊倒前尽快扔掉这个包袱。

  毕竟相较于上周末因为“撤辣”一夜翻红的香港楼市,庞大的内地市场真正迎来全面复苏,或许还要相当漫长的时光。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