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明光:“魏民甜”酿出“為民甜”

最后编辑时间:2025-08-08 08:38:07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盛夏傍晚,在安徽省明光市管店镇小魏村,甜叶菊苗在夕阳下舒展着嫩绿的叶片。农户张守民在大棚裡俯身查看幼苗,拔掉杂草,汗珠从额头滑落,嘴角却噙着笑意:“守着工坊干活,一年能多挣两万块,这日子比糖还甜。”

  今年3月,“魏民甜”共富工坊在小魏村拔地而起,这片佔地247亩的工坊,成為激活乡村共富的密码。村党组织盘活闲置资源,以党建纽带串联企业、合作社与农户,搭建起“三方共赢”的振兴舞台。

  这份甜蜜的源头,要追溯到40多年前。上个世纪70年代末,明光从国外引种甜叶菊,2003年后甜叶菊发展驶入快车道。如今,在明光市管店镇,甜叶菊育苗量佔据全国市场85%以上,有着“一‘店’之苗管全国”的美誉。

  种植甜叶菊,这裡有“天时地利人和”:全球健康饮食风潮席卷,天然甜味剂需求井喷﹔管店镇的沙壤土透气保水,宛若為甜叶菊量身定制的温床﹔还有一群钻研半生的“田秀才”,将种植技艺淬炼成產业脊梁。

  明光市政府顺势而為,每亩甜叶菊奖补500元,投入348万元衔接资金建成现代化育苗基地和仓储中心,筑起產业腾飞的坚实跑道。

  走进“魏民甜”共富工坊,景象欣欣向荣。明光市义巧甜叶菊专业合作社承租着840平方米仓储厂房和1200平方米玻璃温室,地上种满了密密麻麻的甜叶菊,每年35.76万元租金让村集体钱袋鼓了起来。

  更精妙的是工坊的造血机制:80个标准化育苗棚免费分给13户种植能手,200余亩改良土地以成本价租赁,合作社提供从育苗到回购的全链条服务。

  现在,像他这样在家门口捧起“金饭碗”的村民已有150余人。共富工坊的示范效应持续发酵,周边农户自发新建的160个育苗棚,正将產业雪球越滚越大。

  一方面,中国农业银行的“甜叶菊商户贷”如及时雨,4200万元纯信用贷款破解了农户资金困局﹔另一方面,电商培训孵化的新农人架起手机支架,“村村播、家家富”的吆喝声让订单飞向全国。

  随着南京农业大学罗庆云博士团队的入驻,更让种子苗培育、茶用甜叶菊试种等科技新苗在田间抽枝展叶。一株小小的甜叶菊,在管店镇完成了从“外来客”到“致富苗”的华丽蝶变。

  夕阳西下,张守民把最后一个甜叶菊大棚裡的杂草处理完,刚出门就听到不远处合作社负责人的吆喝:“老张,这个月的工资到账咯!”

  村集体握着破解土地闲置的“钥匙”,通过党建纽带把资源交给合作社,租金成了服务村民的“底气”﹔合作社靠着全链条服务扎根田间,既赚了產业发展的钱,又帮村集体鼓了腰包﹔农户更不必说,土地能生金、务工有钱赚,日子像棚裡的幼苗般节节高。

  管店镇党委组织委员繆健强表示,“魏民甜”工坊三方共赢的逻辑,就是让“沉睡的资源”醒过来,让“各自的算盘”拢起来,“村集体有能力牵头,合作社有空间干事,农户有动力参与,环环相扣,便成了滚向共富的雪球。”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