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希尽博柞她锑看点是什么?

最后编辑时间:2024-03-20 19:41:55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本书是南极罗斯海新生代放射虫化石群的综合性研究最新成果。首次建立了南极罗斯海较为完整的新生代放射虫生物地层年代框架,为地层界线的厘定提供了化石种的初现面与末现面以及组合变化的证据;与南大洋已有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放射虫发育在南极海区与南大洋海区新生代地质历史中的阶段性差异特征。书中还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新生代以来罗斯海放射虫的种类组成与系统分类,共发现放射虫37 科138 属502 种,建立4 个新属和126 个新种,均作了详细的古生物学描述,列出同物异名表及讨论,并提供全部种类的标本照相图版共154 幅及其说明,所有种类照片均按照分类系统的顺序在图版中进行编排,以方便读者参考使用。本书填补了南极海区放射虫分类系统及生物地层的研究空白,提供新认识与新证据,对深入了解该海区新生代放射虫的演变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南极海区是指在南极圈内(66º3339S 以南)的海洋区域,代表了地球上最为寒冷的气候环境,具有典型的生物生态条件、生物群落组合与生物地理特征;同时,也是放射虫系统分类研究最为欠缺的区域之一。

  罗斯海位于南极圈内,是辽阔太平洋南端的最高纬度的边缘海,完全深入南极地区,其南部海区被陆缘冰架所覆盖,具有典型的极地环境特征;同时又与南太平洋紧密相连,海洋环境和水团发育在地质历史中相互影响与作用,是探索南太平洋古海洋及极地气候历史演变的关键区域。放射虫作为微体古生物的一个重要门类,是开展高纬度海区生物地层研究的绝佳材料,也是重建过去水团活动和古生态环境变化的有效工具。目前,人们对南极罗斯海新生代放射虫的系统分类、种类组成、群落演变、生物地理,及其生物地层特征的了解仍较欠缺,制约了放射虫化石在海洋地质、生物地理和全球变化中的应用程度。开展南极罗斯海放射虫的种类组成和系统分类研究是一项关键的基础性工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南极圈内海区的放射虫多样性与历史变化规律,对进一步探讨太平洋-南极的海洋环境以及生物演变的动力特征与过程将可发挥特殊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