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区龙印村:种好“饭碗田”建设和美村
1月6日农历小寒,梁平区安胜镇龙印村,满目冬水田映着天光,鸭子在水面嬉戏,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
“现在还不是我们村最漂亮的时候,如果秋天来,站在山上的瑞丰亭向下看,千重稻浪、金黄一片,那才叫好看!每到那时,游客多得村里都要堵车。”龙印村党总支书记唐明昌语气中满是自豪。
龙印村位于梁平“万石耕春”景区核心区,自古就是重要的粮食产地。近年来,凭着守好这片“饭碗田”,龙印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和美乡村建设之路。
龙印村的田种得有多好?数据显示,去年村里每亩地平均产稻谷1250斤,最高达到1600多斤,在梁平区数一数二。
龙印村地势平坦、土地连片、水源充足、沟渠完善,具备良好的生产条件,村民大多是种田的好手。然而,由于离城区近、交通便捷,外出打工的村民渐渐增多,种田的人变少了。
“这样下去要不得。”唐明昌说,2014年征求村民们的意见后,龙印村决定引入具备种植、加工、销售能力的业主来发展农业,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模式。
多方筛选后,村里联系了璧山的业主李平凡,当年他以每亩800元左右的价格,从100余户村民手中流转470亩地种水稻,收获后拿到璧山的工厂进行加工、销售。
2017年,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瑞丰米业有限公司也来到龙印村,流转了近千亩土地,让村里的水稻产业再升级。“我们从种子上严格筛选,选择了宜香优2115、神9优28、涌优4949等品种,不仅高产优质,还抗病。”瑞丰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熊春波说,在加工方面,公司打造了冷泉米、冷沙米等五六个大米品牌,将大米价格从每斤2元多提高到5元左右,每亩稻田产值达到两三千元。
如今,熊春波在龙印村种植的水稻面积达到1670亩。为保证水稻品质,他聘请了9名村民对稻田进行管护,并有技术人员及时指导。村民孙耀纯老两口管护了170多亩地,去年仅管护费就挣了六七万元。“耕地有农机,施肥也不费力,这田种得!”孙耀纯说。
“村里的水稻产业已经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唐明昌说,目前全村土地已流转5680亩,流转率达85%以上,引入种植主体9家,其中3家是龙头企业。
地有人种了,村民们有了更多时间外出打工,收入越来越高。2023年,龙印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万元,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在梁平区名居前列。
但唐明昌又有了新烦恼,“大家经济条件提高了,但生活习惯还没跟上。垃圾随手就扔,就连我们村委会门口的那条小河都又脏又臭。”
2018年,一场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在龙印村打响,村委会提出“五得”整治标准,即:眼看得,目之所及要整洁;手摸得,屋内一应陈设、物品保持干净;脚下得,物品不能乱丢乱放;鼻闻得,屋内不能有畜禽养殖的臭味;耳听得,言语间文明有礼。
一时间,村民议论四起。“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的,为啥要改”“这是我家,我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再难也要攻坚!”唐明昌明白,这是一场硬仗。村里的整治工作先从党员干部入手,接着成立了人居环境整治突击队,重点选择几户卫生“老大难”家庭开展“上门服务”。
唐明昌至今印象深刻,在村民邓承文家,狗和鸡在屋内乱跑,地上到处是粪污,气味难闻至极。后来,梁平电视台曝光了邓承文家的情况,邓承文和村民们才逐渐重视卫生问题。
“当然,我们村干部也要反思,以前垃圾清运体系不健全、配套设施不到位,所以我们进行了整改。”安胜镇党委书记熊朝林说,近年来龙印村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完善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长效垃圾收运处理体系。2019年起,龙印村还对河、沟、塘等进行全面整治,探索以小微湿地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如今全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干群合力下,龙印村环境在一天天改变,农房外立面改造、道路铺设、粮仓修整等,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龙印村离城区近,一到秋天,千重稻浪特别有气势!”第一次来到龙印村,蒋绍国就十分满意,“现在人们都喜欢田园风光,我觉得发展民宿有前景。”
在村里走访后,蒋绍国选择了5处相对集中的闲置农房进行改造。在不改变房屋结构和布局的前提下,他在院落中“修修补补”,统一铺设石板路,增添了阳台、水车、水池以及娱乐设施,增添农耕文化元素,拓展院子功能。破旧的房子华丽“转身”为古朴雅致的巴渝民居院落。
“《红楼梦》里写‘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在这里稻浪千重,我只取一碗用,所以我为这座稻田中的民宿取名为‘碗米’。”蒋绍国说。
走进“碗米”民宿,记者看到,除了住宿的房间,院子里还打造了一间古朴的陶艺室,为游客提供陶艺体验。“我还和研学机构合作,每年组织学生前来体验插秧、摸鱼、割水稻、采摘水果等活动。”蒋绍国说,近两年民宿生意越来越好,招收了9名村里务工人员,最忙的时候接近20名。
2020年,梁平区被纳入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区,龙印村借机盘活20余处闲置农房,现已形成以“米当家”“碗米”等为代表的“万石耕春”景区民宿群。
如今,龙印村还举办丰收节、晒秋节等节会,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00万元,乡村旅游越发红火。“现在,我们村里的日子越过越甜!”唐明昌说。
1月6日农历小寒,梁平区安胜镇龙印村,满目冬水田映着天光,鸭子在水面嬉戏,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
“现在还不是我们村最漂亮的时候,如果秋天来,站在山上的瑞丰亭向下看,千重稻浪、金黄一片,那才叫好看!每到那时,游客多得村里都要堵车。”龙印村党总支书记唐明昌语气中满是自豪。
龙印村位于梁平“万石耕春”景区核心区,自古就是重要的粮食产地。近年来,凭着守好这片“饭碗田”,龙印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和美乡村建设之路。
龙印村的田种得有多好?数据显示,去年村里每亩地平均产稻谷1250斤,最高达到1600多斤,在梁平区数一数二。
龙印村地势平坦、土地连片、水源充足、沟渠完善,具备良好的生产条件,村民大多是种田的好手。然而,由于离城区近、交通便捷,外出打工的村民渐渐增多,种田的人变少了。
“这样下去要不得。”唐明昌说,2014年征求村民们的意见后,龙印村决定引入具备种植、加工、销售能力的业主来发展农业,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模式。
多方筛选后,村里联系了璧山的业主李平凡,当年他以每亩800元左右的价格,从100余户村民手中流转470亩地种水稻,收获后拿到璧山的工厂进行加工、销售。
2017年,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瑞丰米业有限公司也来到龙印村,流转了近千亩土地,让村里的水稻产业再升级。“我们从种子上严格筛选,选择了宜香优2115、神9优28、涌优4949等品种,不仅高产优质,还抗病。”瑞丰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熊春波说,在加工方面,公司打造了冷泉米、冷沙米等五六个大米品牌,将大米价格从每斤2元多提高到5元左右,每亩稻田产值达到两三千元。
如今,熊春波在龙印村种植的水稻面积达到1670亩。为保证水稻品质,他聘请了9名村民对稻田进行管护,并有技术人员及时指导。村民孙耀纯老两口管护了170多亩地,去年仅管护费就挣了六七万元。“耕地有农机,施肥也不费力,这田种得!”孙耀纯说。
“村里的水稻产业已经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唐明昌说,目前全村土地已流转5680亩,流转率达85%以上,引入种植主体9家,其中3家是龙头企业。
地有人种了,村民们有了更多时间外出打工,收入越来越高。2023年,龙印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万元,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在梁平区名居前列。
但唐明昌又有了新烦恼,“大家经济条件提高了,但生活习惯还没跟上。垃圾随手就扔,就连我们村委会门口的那条小河都又脏又臭。”
2018年,一场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在龙印村打响,村委会提出“五得”整治标准,即:眼看得,目之所及要整洁;手摸得,屋内一应陈设、物品保持干净;脚下得,物品不能乱丢乱放;鼻闻得,屋内不能有畜禽养殖的臭味;耳听得,言语间文明有礼。
一时间,村民议论四起。“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的,为啥要改”“这是我家,我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再难也要攻坚!”唐明昌明白,这是一场硬仗。村里的整治工作先从党员干部入手,接着成立了人居环境整治突击队,重点选择几户卫生“老大难”家庭开展“上门服务”。
唐明昌至今印象深刻,在村民邓承文家,狗和鸡在屋内乱跑,地上到处是粪污,气味难闻至极。后来,梁平电视台曝光了邓承文家的情况,邓承文和村民们才逐渐重视卫生问题。
“当然,我们村干部也要反思,以前垃圾清运体系不健全、配套设施不到位,所以我们进行了整改。”安胜镇党委书记熊朝林说,近年来龙印村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完善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长效垃圾收运处理体系。2019年起,龙印村还对河、沟、塘等进行全面整治,探索以小微湿地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如今全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干群合力下,龙印村环境在一天天改变,农房外立面改造、道路铺设、粮仓修整等,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龙印村离城区近,一到秋天,千重稻浪特别有气势!”第一次来到龙印村,蒋绍国就十分满意,“现在人们都喜欢田园风光,我觉得发展民宿有前景。”
在村里走访后,蒋绍国选择了5处相对集中的闲置农房进行改造。在不改变房屋结构和布局的前提下,他在院落中“修修补补”,统一铺设石板路,增添了阳台、水车、水池以及娱乐设施,增添农耕文化元素,拓展院子功能。破旧的房子华丽“转身”为古朴雅致的巴渝民居院落。
“《红楼梦》里写‘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在这里稻浪千重,我只取一碗用,所以我为这座稻田中的民宿取名为‘碗米’。”蒋绍国说。
走进“碗米”民宿,记者看到,除了住宿的房间,院子里还打造了一间古朴的陶艺室,为游客提供陶艺体验。“我还和研学机构合作,每年组织学生前来体验插秧、摸鱼、割水稻、采摘水果等活动。”蒋绍国说,近两年民宿生意越来越好,招收了9名村里务工人员,最忙的时候接近20名。
2020年,梁平区被纳入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区,龙印村借机盘活20余处闲置农房,现已形成以“米当家”“碗米”等为代表的“万石耕春”景区民宿群。
如今,龙印村还举办丰收节、晒秋节等节会,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00万元,乡村旅游越发红火。“现在,我们村里的日子越过越甜!”唐明昌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
(责任编辑:管理)
- ·人们无不感受到人工智能给现实带来的切实而
- ·研维三防10寸瑞芯微国产手持工业平板丨星光
-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
- ·郴(chēn)技(jì)这又是个什么梗?
- ·关于万马奔腾到底是什么情况?
- ·冷空气又来袭!北方多地气温将创下半年以来
- ·关于情(qíng)意(yì)绵(mián)绵(mián)怎
- ·泌(mì)辟(pì)吸(xī)饿(è)网友怎么看?
- ·有关庞咨荆陀这是个什么梗?
- ·越来越多的城市患上了网红焦虑症
- ·温(wēn)故(gù)知(zhī)新(xīn)终于真相
- ·市场止盈情绪强烈多数REITs下跌
- ·丑闻!她承认出轨外籍男性但不辞职
- ·鹅蛋脸是什么样的怎么回事?
- ·天使之羽攻略网友如何看?
- ·简单来说就是分离穿越大气层着陆
- ·2022十大期刊这些最受欢迎
- ·绿源对于以技术驱动和产品体验为主导的高质
- ·阳采集团三商一体数字化供应链建设
- ·关于兽鞍滩寨局是真实还是虚假消息?
- ·但是定论确寥寥无几
- ·有关风雨无阻(fēng yǔ wú zǔ)究竟怎样?
- ·不惧困难阻力直面各种威胁
- ·借东西部协作东风助优质黔货出山
- ·关于榔瞳蚀密淌怔什么情况?
- ·杨(yánɡ)皱(zhòu)瑚(hú)究竟什么情况?
- ·距离2023年高考越来越近
- ·球枣冗堰看看网友是怎么说的!
- ·把彻底的理论学彻底把扎实的学习抓扎实&
-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