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天等县小山村的蜕变“丝路”

最后编辑时间:2024-10-14 07:52:17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国庆前夕,广西崇左市天等县福新镇松山村的村口人潮涌动,一袋袋白花花的蚕茧经过检测、定价、过磅、结算后装车,小卡车被装得满满当当。

  距离上一批的蚕茧丰收仅仅过去了22天,蚕茧再次变现,蚕农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民赵叔勤告诉记者,自家这批蚕茧收入1.2万元,过去他曾在广州当公交司机,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动员下,选择返乡养殖桑蚕,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小孩,让他感到非常满意。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天等县紧盯大力发展蚕桑特色产业目标,牢牢把握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定点帮扶契机,做大做强“土特产”产业文章,通过采取“党支部+驻村干部+示范户+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让古老的蚕桑文化焕发新生机,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松山村作为天等县打造蚕桑产业庭院经济示范片区之一,近两年来通过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效率效益,推动松山村种桑养蚕农户从13户增加到了65户,全村养蚕农户每年依靠售茧收入超280万元,蹚出一条壮乡小山村的蜕变“丝路”。

  “我跟蚕桑打了十多年交道,来到村里的目标就是想用蚕桑帮助更多人摆脱‘看天吃饭’,依托专业技术帮助群众走上产业规模化、市场化的路子”。天等县松山村第一书记汤庆坤说。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天等县坚持以调研开路、用调研破题,摸清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对人才支持的需求情况,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驻村帮扶匹配度,积极同自治区、市级有关后盾单位沟通联系,选派60余名具有农业生产实践管理经验的干部到村任职。

  摸清村情民情,精准查找短板是驻村干部带领群众理清发展思路的关键。松山村驻村干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针对全村蚕桑产业基础设施薄弱、新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制定完善全村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干部结农、项目联农、技术助农、收益惠农”行动,推动驻村干部结对全村养蚕农户,动态跟踪农户种桑养蚕实际,及时分析研判蚕桑受病、销路等信息,收集资金、技术等需求清单,申请实施蚕业配套建设项目3项,2024年获项目资金支持100万元。

  如何推动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松山村在利用项目资金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一关键点上用实激励机制。按照先建后补、因地制宜、使用精准的项目资金使用原则,农户根据自身养蚕发展需求提出申请新建设施或升级设备,由驻村干部负责指导、审核,对验收通过的给予每平方米150元的建设补助,今年来全村共改扩建、提升标准小蚕共育室、专用大蚕房等生产基础设施6000平方米,进一步夯实蚕桑产业生产基础。

  “我家原来的蚕房隔热条件差,容易发生蚕病,在项目扶持下改造升级了蚕房,肯定能把蚕养得越来越好。”看着从几处小瓦房到有近120平方米的一体化隔热、机械化操作的新蚕房,农户赵忠林喜笑颜开,发展蚕业信心十足。

  “前、中、后期都要进行环境消毒”“发现病死蚕和弱小蚕要及时捡出进行无害化处理”。9月25日,在松山村党群服务中心,驻村第一书记正在为72名农户开展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大家靠养蚕致富了,很有发展前景。”特地从邻村来听课的农户赵立金告诉记者。

  推动传统的“输血”帮扶向“造血”帮扶转变,有利于改变农民传统种养观念。天等县充分发挥驻村干部专业技术优势,大力实施“薪火相传”技术帮扶行动和“一屯一能人”培育计划,以培育带不走的乡村能人、带不走的致富项目为目标,定期组织群众开展蚕桑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切实帮助群众解决蚕桑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自主“造血”能力。

  “以前通宵达旦采茧的工作,现在只需几个小时就能完成,这个自动上簇采茧技术太方便了。”农户赵天民对使用的新技术赞不绝口。

  松山村锚定领头人才培养,优先选育致富带头人,将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育为小蚕共育能人,就近就地为蚕农提供优质蚕苗供应,推动形成“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种养大户”为主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引进实用蚕桑生产新机具,推广方格蔟自动上蔟采茧技术,为群众安装电动上蔟架19套、手摇式上蔟架46套,推广木质方格簇1.1万个、全粘连纸板方格蔟3000个、摘茧机42台,大大提高蚕桑生产效率。

  同时,加大蚕桑新品种示范推广,引进“桂蚕8号”桑蚕新品种,满足群众轻简、高效、优质的生产需求。推广“桂桑6号”桑树新品种30万株,帮助群众改良桑园排水条件,优化施肥方案,推广蚕沙发酵还田技术和“大量元素水溶肥+植物调节剂”追肥技术,开展桑园病虫统防统治和冬季桑园束草诱虫绿色防治技术,推动桑叶产量、质量更优更好,以桑叶高产保障蚕桑生产效益。

  今年51岁的脱贫群众吕爱莲常年在外务工,2023年开始回家养蚕,今年已出售蚕茧6批,每批收入5000元左右,家庭收入可比过去提高了不少。

  “多亏有了汤书记的帮助,不仅指导我养蚕,还免费送给我新桑苗种,有了好桑叶,就能养越来越多的蚕。”提起在家就能增收,吕爱莲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天等县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通过推广田间套种、盘活荒地等形式,确保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协调可持续发展。松山村采取“桑+粮”套种模式,推动全村养蚕农户依靠自家地块套种桑叶,不仅降低养蚕用叶成本,更让群众通过种植的玉米、蔬菜等作物获得收入,助推种桑养蚕的综合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稳定的务工收入是农村脱贫群众主要经济来源,松山村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锚定脱贫群众、留守老人等重点群体,通过用身边成功例子“以案说蚕”形式,广泛宣传蚕桑产业发展前景和奖补政策,有效提高农户蚕桑种养积极性,将全村160余名50-70岁的中老年人发展为蚕桑生产的“主力军”,有效解决脱贫户、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不仅有村里的干部帮助我们,经验丰富的养殖大户还经常到蚕房指导交流,我们家养的蚕一批比一批好”。刚从收购商手里接过3000元账款的黄小艳感慨道。

  坚持“以大带小、以老带新”辐射带动,松山村将基础最为突出的巴敏屯作为产业推广的中心,选取该屯规模大、经验足的种养大户作为示范户,引导示范户帮带培养种养规模小、经验少的农户,带动周边的古就、百江等村屯的养蚕农户抱团发展,全村种桑养蚕农户形成同期投产、检验、收获、出售的产业互补发展结合体。

  “全县种桑养蚕人数已超过5000人,以后我们还会因地制宜、精准选派更多懂产业、懂蚕业的干部到村帮扶,带领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天等县委常委、副县长、广西驻天等工作队队长黄树丛表示。(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仕兴 通讯员 农世繁 赵标)

  一颗来自熔融行星核心的铁陨石(左)和一颗来自原始未熔融行星的球粒陨石(右)。当人们在寻找宇宙中其他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时,了解这些挥发性物质是如何被输送到行星表面的知识将至关重要。

  制出清洁氢气的同时发现3D石墨烯(显微镜图)。这项研究为石墨烯的应用开辟了更多可能性,其中最为重要的用途之一是研制锂硫电池。研究团队随后意外地发现,直径仅为人头发丝千分之一的微型管阵列,在没有外加电源的情况下产生了电信号。

  邓秀新、刘旭、张守攻、陈温福、金宁一、张洪程、蒋剑春、包振民、张佳宝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走进黑土地,围绕粮食增产、黑土保护等关键领域开展调研。院士们边走边看,对黑龙江省农科院通过优选品种、菌肥培土、大垄密植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10月11日10时39分,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卫星搭载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社会公益和文化创意载荷等回收类载荷已全部顺利回收。

  我们身边有不少朋友爱玩电子游戏,有时为了通关甚至不惜晚睡熬夜。熬夜意味着睡眠时间大幅减少,睡眠质量严重下降,这样不仅会影响工作状态和学习效率,还会损害身体健康。

  据最新一期《风湿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多摄入一些咖啡因,或能为心脏健康加分。为了降低心血管风险,目前医生给出的建议大都与减少炎症有关,包括少服用可的松药物、不吸烟、降低胆固醇,以及控制高血压等。

  近日,由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担的课题“伊春森林芬多精成分解析与释放规律”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经查新,此前未见相关报道,该项目为全国首次对伊春森林康养功能成分的定性定量科学研究。

  记者10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阿里云李兆融团队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病毒鉴定,发现了传统研究方法未能发现的病毒“暗物质”,探索了病毒学研究的新路径。

  有人欢呼雀跃,认为这是对科技进步的高度认可;有人忧心忡忡,担心这是否预示着人类科学家时代的衰竭。将诺贝尔奖颁发给人工智能(AI)领域的成就,并非意味着人类科学家的地位受到动摇。

  江俊强调,这种理论与实践交融的研究范式,能从数百万种可能的配方中迅速识别最佳组合,极大地加速了新物质的发现过程。《自然》报道也指出,AI“科学家”通过自动化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功能,显着提高了研究效率,减少了科研成本,并加速了科学发现的进程。

  10月9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扬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十七届汽车轻量化大会在扬州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数十年的一线临床经历让张丽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她看来,孩子学习困难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焦虑的家庭。自学习困难门诊开诊以来,汤欣舟时常有种无力感,孩子学习困难问题并不能在门诊治好,很多问题出现在门诊之外。

  《自然》9日发表的最新论文中,美国科学家团队探索了量子回路的复杂性。这些实验展示了两个阶段之间的转变:在第二个阶段即所谓“低噪声阶段”中,研究团队证实了量子计算机的计算复杂性,足以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量子物理学家们,利用量子纠缠在原子和电子尺度上再现了一个充满不同滴答声“房间”的场景。

  戴维·贝克(左)、德米斯·哈萨比斯(中)和约翰·江珀(右)因在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作出的贡献荣获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为预测蛋白质结构,贝克团队2021年开发出“Rosetta折迭”模型,并被《科学》杂志评为2021年年度突破。

  徐纯福也表示,AI在生物、化学、医药等健康领域的潜力才刚刚崭露一角,未来还大有发展空间。徐纯福同时认为,AI对科学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科学家一方面要积极拥抱新的研究范式,同时也要尽量规避AI的局限性。

  近日,塞尔维亚与金砖国家合作组织创始人左兰·约万诺维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高度评价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并表示中国的先进技术让塞尔维亚获益匪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柳必恒等人,基于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和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在安徽合肥市区实现跨越7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当前,各地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注重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切实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让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引导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康有序构建。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