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岛:南海瑰宝的主权传奇

最后编辑时间:2024-12-01 19:40:15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东沙岛是中国南海东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岛屿,位于南海北部,为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之一,在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北,离中国大陆最近。其地理坐标为北纬 20°33’~21°10’,东经 115°54’~116°57’。东沙岛处于中国广东省、海南岛、台湾岛及菲律宾吕宋岛的中间位置,北距汕尾市 260 千米,东北距高雄港及澎湖马公港分别为 444 千米、425 千米,西北距香港 315 千米,西南距海南岛榆林港 670 千米,东南距马尼拉 780 千米 。

  东沙岛发育于东北一西南和西北一东南向一组相互交汇的断裂带上。该岛是由珊瑚为主的生物碎屑堆积而成的,礁盘呈新月形,平均海拔高度约 6 米,岛上无泥土、无山丘,地势低平。东沙岛是东沙环礁的一部分,东沙环礁为岛、洲、礁、门俱全的典型圆形环礁,直径约 22.5 千米,中部为一浅水潟湖,最大水深约 8 米,点礁遍布。

  东沙岛属热带海洋气候,具有全年无冬、四季皆夏、气候暖热、湿润多雨和易受季风影响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 25.1℃,年平均降雨量为 1459 毫米,5-10 月为雨季,11 月至次年 4 月为干季。

  海域海洋生物丰富,是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岛上有多种植物群落,如抗风桐群落、橙花破布木群落等,海人树是岛上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 。南海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东沙岛附近海域也是如此。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南海拥有高达 110 亿桶的石油储量以及 190 万立方英尺的天然气 。

  中国对东沙岛的管辖历史悠久,晋朝裴渊所着的《广州记》是中国对东沙岛的最早记载,书中提到的 “珊瑚洲” 就是东沙岛,说明当时中国人已对该岛有所了解。明清时期,中国渔民经常在东沙岛附近海域捕鱼,岛上还有中国人建造的庙宇。这些都证明了中国对东沙岛的长期开发和利用,也体现了中国对该岛的实际管辖。

  甲午战争后,日本占领台湾,并将势力逐步扩张至南海。1901 年,日本派人登岛考察,随后在岛上强行挂上日本国旗,兴建码头,并将东沙岛更名为 “西泽岛”。清政府令两广总督张人骏与日本交涉,张人骏拿出证明东沙属于中国的历史文献,并命广东水师军舰 “飞鹰” 号巡视东沙,向日本施加压力,最终迫使日本承认东沙岛为中国领土。1909 年 11 月,广东省知府蔡康赴月牙岛主持升旗立碑仪式,正式宣告收回东沙岛主权。

  民国成立后,1917 年日本人又非法登上东沙岛,盗采岛上资源。在全国人民的抗议下,北洋政府派兵登陆东沙岛,强制日本人撤离,随即屯兵驻守,并立下 “收复东沙海军纪念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于 1937 年 9 月派军舰炮轰东沙岛,随即派兵侵占了东沙岛。驻守在东沙岛的海军观象台长等 30 余人被俘。日本投降后,东沙岛由中国收回,政府派独立排来到东沙戍守,并成立了东沙管理处。

  后来国民党败退台湾,继续控制着东沙岛。1999 年,时任高雄市长的谢长廷曾到东沙岛挂上 “旗津区中兴里 18 邻东沙 31 号” 的门牌 。目前,东沙岛在行政区划上归为广东汕尾市遮浪街道,但实际由台湾高雄市旗津区管辖 。

  东沙岛处于南海 3 条海上通道的要冲之地,往北是台湾海峡的南面出口,往东是巴士海峡的西面出口,往南直通西沙和中沙群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于中国维护南海主权、保障海上运输通道安全以及开展海洋资源开发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东沙岛是中国南海的重要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生态价值。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