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信用“白户”“薄户”融资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第三张个人征信牌照
“秒批”“秒贷”“足不出户即可申请”——在我国居民个人融资便利度、覆盖面、可得性提升的背后,个人征信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批准钱塘征信有限公司(下称“钱塘征信”)个人征信业务许可。自此,钱塘征信成为继百行征信、朴道征信后,第三家持牌的个人征信机构。
业内人士表示,新机构的入场,将增加个人征信服务的供给,帮助没有信贷记录的信用“白户”和只有少量信贷记录的信用“薄户”更好获取融资服务,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激活个人信贷市场,对于提振居民消费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钱塘征信的注册地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注册资本10亿元。与朴道征信类似,其股东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上海证券报记者从钱塘征信处获悉,各个股东的持股比例是由发起人股东按市场化原则、根据各自情况平等协商后确定的。
钱塘征信成立后,将面向金融机构和个人信息主体,提供个人信用评价等各种个人征信产品和服务,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运营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错位发展,与百行征信、朴道征信差异化竞争,满足多元化的征信市场需求。
“当前,个人在金融机构的借贷信用信息记录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但对于缺乏信贷记录、信用信息不足的个人,商业银行往往需要获取其他公共信用信息和商业信用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信用状况判断。”业内人士表示。
记者获悉,目前,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有信息的个人数为11.6亿人,没有任何信贷信息记录的约有4亿人。个人征信机构可以对这一块“空白”形成有益补充。
“尽管我国个人征信的市场化探索时间不长,但个人征信服务需求已经较为旺盛。”权威人士介绍,百行征信和朴道征信已累计服务900多家金融机构,今年以来累计提供服务次数超过400亿次。
个人征信机构可以基于各类非借贷信息,对信用“白户”和信用“薄户”进行信用评价,比如初次就业人员首次开通信用卡时,个人征信机构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和个人解决信用信息不对称、不充分等问题,帮助个人顺利地获取信贷服务。
钱塘征信的设立,有望起到多个方面的积极作用。权威人士表示,首先是优化征信市场布局,增加个人征信有效供给。钱塘征信作为第三家持牌个人征信机构,有助于深化征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个人征信市场的竞争活力,形成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个人征信市场格局;有助于增加个人征信供给,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多样、更加丰富的个人征信产品,助力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其次是践行“征信为民”理念,支持普惠金融发展。钱塘征信的设立,将进一步扩大个人征信服务的覆盖范围,缓解缺少信贷记录或“薄”信贷记录人群征信服务不足的问题,满足个人消费者、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不同客户群体多元化的征信需求。
最后是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实现数据的共享应用。钱塘征信的设立,有利于在国家数据基础制度的框架下,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趋势,提高数据要素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有利于抓住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机遇,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征信领域的创新应用,不断提升征信服务质效。
钱塘征信有关负责人表示,钱塘征信设立后,将严格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开展个人征信业务,认真执行金融监管的各项要求,践行“征信为民”的发展理念,保护好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创新发展,助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管理)
- ·关于拈括笛殃怎么解读?
- ·新能源时代的悲哀?奔驰大G“跌落神坛”价
- ·岛国片界熟NV女演员:成熟魅力引发宅男狂热
- ·通过退林还田间套复种农田连片整治等方式
- ·王菲被传与“W男星”曾有地下情吴秀波“躺
- ·我是特种兵6消息可靠吗?
- ·认识一个近代的中国
- ·为产品注入更多的创新力
- ·关于穿越女重生手札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阵风7至8级!山东未来三天大风频现气温先升
- ·黑洞表面豆瓣这条消息可靠吗?
- ·关于小家碧玉(xiǎo jiā bì yù)发生了什
- ·成都最新新房在售-首开中环云樾户型面积最
- ·“二阳”症状是否严重?如何科学应对?
- ·重点专注于健身人群与老年人群的营养科学和
- ·为人类健康贡献力量
- ·关于相思曲歌词可以这样解读吗?
- ·关于孤单枪手秘笈是这样理解吗?
- ·国民养老保险高度重视个人养老金业务
- ·镶黄旗人大常委会召开“人大代表在行动系列
- ·给鹏城加点高级时尚
- ·新疆党委原常委杨发森已跨省份调任青海省委
- ·十里桃花海醉美金海湖!打卡平谷最美赏花地
- ·关于珠海地铁2号线票价是多少有没有更详细
- ·夜不成寐(yè bù chéng mèi)这又是什么
- ·关于人(rén)多(duō)嘴(zuǐ)杂(zá)具体
- ·团中央印发《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发展团员工
- ·有关对答如流又是个什么梗?
- ·这个网约车司机3个月致歉了近1800次
-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