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断货!“中药版酸梅汤”火了这些人不要随便喝

最后编辑时间:2023-09-10 07:06:01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近日,一位记者在上海曙光医院中医科挂号体验配酸梅汤。医生通过把脉观察舌苔后,告诉记者并不适合喝酸梅汤。

  江西南昌一位女生走进中医馆想买酸梅汤,不仅没有如愿买到,反而被医师教育了一番。医师称,“是药三分毒,不要随便乱喝,除非有医生开了方子,有些药是不能吃的,就像酸梅汤有胃酸的人就不能吃。”

  酸梅汤也称乌梅汤,可以说是中国经典的中药饮品。其主要原料有乌梅、山楂、甘草,辅料包括陈皮、桂花及冰糖,其主料辅料基本都是药食同源的中药。

  传统中医学有“辛甘化阳、酸甘化阴”的说法,酸梅汤中每一味药材都有其特有功效,乌梅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山楂可开胃消食、活血化瘀,甘草可补气、化痰止咳,而陈皮和桂花则有芳香化浊的效果。

  酸梅汤并非夏日专利,一年四季均可饮用。其中最适合饮用的节气是小暑、大暑、立秋和处暑,因为这些节气天气炎热且降雨量大,人的胃肠道功能易受影响,而饮用酸梅汤对益气及恢复胃口有显着功效。

  比如,暑热导致的食欲不振者,可以加一些麦芽、谷芽;湿热症状重者,则可加一些荷叶;气机不畅者,可以加一些玫瑰花;口渴严重者,可以加一些桑葚,这样煮出来的酸梅汤色泽也更深。

  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吕沛宛表示,酸梅汤适合大部分人日常保健饮用,但酸性较强,不可过多饮用,且并非人人能喝。

  儿童的胃黏膜结构薄弱,抵抗不了酸性物质的持续侵蚀,最好少吃酸梅类食品,否则时间久了容易引发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

  市场上售卖的酸梅汤饮品,大多增加了糖和其他添加剂,与中药房开出的酸梅汤略有不同。相对来说,自行熬制的酸梅汤才更健康。

  不过,还是建议大家,想要开具酸梅汤,最好进行面诊,医生会根据患者体质的辨识结果开具酸梅汤加减方。

  此外,有些人喜欢在酸梅汤里加冰当饮料喝,虽然满足了口感上的需求,但是对于肠胃以及疗效而言没有好处。

  据海报新闻,9月6日,记者就“配酸梅汤”一事致电位于上海市的老字号药店雷允上及北京同仁堂进行了咨询。

  雷允上工作人员表示,可以到店里找医生开一个方子,也可以拿自己的方子去配。到店里开方子的线元多一帖,不进医保,需要自费。对于最近来抓酸梅汤的人数是否增加的问题,工作人员回答:“是的,挺多的。”

  一家北京同仁堂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店里配酸梅汤的药材已经卖断货了,无论是拿自己方子来还是到店里找医生开方子,目前都无法配酸梅汤,并且无法提供代煎服务。另一家北京同仁堂的工作人员则表示,目前店里还有药材,如果按店里的方子抓酸梅汤,价格为93.8元/10袋,该店提供代煎服务。两家店均表示,抓酸梅汤不能刷医保。

  据澎湃新闻,9月8日,记者从杭州市医疗保障管理服务中心获悉,该中心关注到“酸梅汤”等类似中药茶饮是否进医保的问题引起关注,已于6日发布告知书,向各定点医疗机构重申非疾病治疗性费用不得纳入医疗保障基金支付。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医保局令第1号)等的规定,非疾病治疗类费用不属于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该中心的告知书提醒有关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规定规范使用中药饮片,杜绝不符合规定的饮片纳入医保基金支付的情况(含历年账户)。杭州市医疗保障管理服务中心将核查定点医疗机构结算的有关费用,发现违规情况严肃处理。

  (三秦都市报综合南方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澎湃新闻、九派新闻、浙江日报、河北新闻网、上观新闻、央广网、上海科协、广东科普等)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