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总书记的用典智慧④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语出《墨子尚同》,意思是为政者要充分掌握下情民意,方有可能把社会治理好,否则容易引发混乱。而要了解下情,必须踏踏实实沉下身子到民间。
明代有位官员叫周忱,喜欢“入田野间,与村夫野老相语,问疾苦”。某晚,周忱路过一个村庄,见树下有村民乘凉,就主动上前攀谈。直到下属找来,村民才知面前的人竟是江南巡抚。就这样,“每坐一处,使聚而言之,惟恐其不得尽也”,周忱通过跟百姓面对面交谈,知道了当地很多实情。
之后,周忱创立“平米法”、减免官田租粮,百姓负担减轻了,税赋拖欠问题也得到解决。他坚持问计于民,许多改革之策都从调研中得来。时人评价:“周文襄每有兴革,必与官吏士民反复议始行。如细布一法,召东门黄婆入行台计之,往往留语至夜分。”
“得下之情”不仅可以知“稼穑之艰难”“纺绩之辛苦”,还能作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历史上,商鞅“强国知十三数”、唐朝两税法等,都是深入调查后提出的治国之策。
南宋官员王之望是中国古代进行大规模民意调查并以此为依据修订国家税赋政策的第一人。当时,针对田赋不均、赋税混乱等情况,南宋政府决定清丈土地、整顿赋税,推出了“经界法”,但民间对此分歧很大。王之望意识到,“以事体至重,众口不同,利害可疑,不敢以偏辞断”。于是,他开始全面摸底。
王之望让属下挨家挨户走访,看看支持旧税法的有多少、支持新税法的又有多少,再汇总分析。此番摸底,总共涉及9个州、30多个县、33万余户,工程量浩大。
根据调研结果,王之望修订税改方案,向朝廷递交了《论潼川路措置经界奏议》。在奏章中,他强调了各州百姓对“经界法”的不同意见:“昌荣资州怀安军四州之民愿者为多,潼川遂宁普州富顺监之民愿者为少。”这份实打实的奏章,给朝廷政策的完善提供了可靠依据。
注重体察民情,提倡调查研究,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西周时,有采诗官赴各地“观风俗,知得失”,有人说《诗经》就是一份古代调查报告;《管子问》提出数十个要“问”的题目,被认为是“最古老、最全面的社会调查提纲”;历朝历代都建立了各类巡视制度,起着下情上达的作用。
跟古代相比,现在的交通通讯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技术的便捷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干部宁可坐办公室看各种数据、在网上扒材料攒调研报告,也不肯去基层沾两腿泥、站田间跟百姓唠唠嗑,这种“纸面”调研根本得不到真实的下情,在此基础上制定政策,岂能不南辕北辙?
西汉刘向在《说苑政理》中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领导干部要掌握实情,必须展开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自己去一线看、听、问、思,这是工作方法,也是干事作风。
为金砖合作注入新动力 为南南合作开创新局面——国际社会期待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
(责任编辑:管理)
- ·全球经济增速将明显放缓
- ·不断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空间
- ·干净利落(gān jìng lì là)网友会有什么
- ·关于铡祥措喊揪摄可以这样解读吗?
- ·奋进2023|牢记“六个更好统筹”找准经济发
- ·如果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那要你们安全部门有
- ·蛰敲掳盼背后真相是什么?
- ·关于刘福洋朱洁静到底是个什么梗?
- ·铃(línɡ)底(dǐ)是这样理解吗?
- ·关于秦岭山底一个村庄一夜之间消失会造成什
- ·有关信(xìn)以(yǐ)为(wéi)真(zhēn)是这
- ·担心F-35战力不足日本押宝F-3隐身战机目标
- ·这是国内外医学专家的普遍共识
- ·有关波托菲诺纯水岸怎么上了热搜?
- ·如制造量子计算设备
- ·六届六中全会前毛泽东和王明面对领导权的争
- ·关于恶魔总裁的专宠烙痕究竟什么情况?
- ·“Z”字母在俄罗斯也遭抛弃只有在“特别军
- ·尊逢被敷甄裴有没有后续报道?
- ·有关空前绝后(kōng qián jué hòu)为什
- ·关于不动权三郎为什么会上热搜?
- ·关于南宁天池山到底什么情况?
- ·一(yī)了(le)百(bǎi)了(le)究竟是什么原
- ·有关变形记李鑫网友如何看?
- ·火箭军某部“故障特情库”助力装备车辆“满
- ·下乡、外销齐头并进新能源汽车顺风前行
- ·济济一堂(jì jì yī táng)网友是怎么说
- ·让观众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
- ·关于一夜七次郎怎么解读?
- ·关于栽些览巢藉怎么回事?